找到相关内容177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位修行和五重唯识

    智又起如理分别,所谓“带相观空”,故又称为“后得无分别智”。  于通达位悟入真、相见道后,方得谈得上真正的修道。修道即修习位所摄,其又分为十,见道即为菩萨。十依次为欢喜、无垢、焰慧、难... 据传,佛灭后九百年,弥勒菩萨应无著论师之请,于中天竺阿逾阇国讲堂,说《瑜伽师论》,《大乘庄严经论》,《辨中边论》,《金刚般若论》等五部论藏,弘传法相唯识,于中以《瑜伽师论》为此宗之正所依。无著承...

    江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071708.html
  • 出家的功德

    国王进行时轮灌顶和传法时教示:“国王应该依止出家的金刚上师,在家人在没有证得菩萨前,不能担任国王的上师。” 三.出家与在家 1.在家与出家功德之比较 佛陀、寂天菩萨和无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都曾指出,...金刚续》中说:修法人总分两种,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,在显宗大乘中即称为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,发菩提心,守持沙弥(尼)戒或比丘(尼)戒的就成为大乘出家菩萨,发菩提心,守持在家居士戒的就成为在家菩萨,在密宗中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3176712.html
  • 投生中阴往生极乐殊胜开示—明珠多杰仁波切

    的一般像美国和台湾的弟子而言,在修行上……我的意思是修行若不达到一个境界,我们是很难往生这些净土的。因为基本上,我们必须达到菩萨以上的境界,才能到那里。所以诸位若有以上的成就便很容易,否则会...便要祈求生到佛的净土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种意生身,好比只要我们想到美国,那么在一刹那时间,我们便到了美国。所以同样的,那时只要我们的心能忆念起诸佛菩萨的净土,那么便能马上投生到那里。我们要生起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73379683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7)

    、以义取名的作意。我们在婴儿身边交谈,他闻而不知其义,不会生起以名取义的作意。痛苦时,他也不会表达:“我现在很痛。”但他不是菩萨,没有无分别智。如果以不作意为无分别智,那每天都有许多婴儿出生,医院应成初菩萨的诞生地。而且这些菩萨越长大越退步,待他学会说话时,无分别智反而退化为一种粗大的分别。所以不作意不是无分别智。《定解宝灯论》说:“盲修无念和尚宗,未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25832435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8)

    身边交谈,他闻而不知其义,不会生起以名取义的作意。痛苦时,他也不会表达:“我现在很痛。”但他不是菩萨,没有无分别智。如果以不作意为无分别智,那每天都有许多婴儿出生,医院应成初菩萨的诞生地。而且这些菩萨越长大越退步,待他学会说话时,无分别智反而退化为一种粗大的分别。所以不作意不是无分别智。《定解宝灯论》说:“盲修无念和尚宗,未察直直而安住,无有胜观之明分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44532436.html
  • 创巴仁波切著:自由的迷思(2)

    的智慧、尊严与英雄气概。这是第一行位,即菩萨修持的(first bhumi)(注:菩萨与对应的十波罗蜜多分别以藏、梵、英、中文列表于书末附录中)。  梵文的“bhumi”或藏文的“sa”,意思...从根本上就如此;他从根本上感到富足,故能以布施为乐事。  因此,菩萨布施功德殊胜,他的布施不图回报,只是单纯的慷慨亲切。假如你以惯常的方式仁慈对人,那含有轻视低于你、较你不幸之人的意味——“我很富有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946509.html
  • 唤醒沉睡的佛(3)

    、坐在刀刃上,或是操控元素,如降雨或止雨——证明了他们已理解、能掌控外境的相对存在。时间、空间。物质,在极细微的层面上,也能为他们所掌控。依我们普通人类的经验,菩萨可以同时...净土”,就是证量达到菩萨以上的了悟境界者,即要有高层次的了悟者,才能够经验到“报身净土”。   第五类特质,与“报身”的表达方式及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046512.html
  •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

    菩萨信力转增上,又深行大悲心,愍念众生彻入骨髓,常为众生求利益安乐,修善心无倦,并且不污诸佛家;不毁戒、不欺佛,深乐一切种智,不动心如大山等等,能修治菩萨法,发大愿心,安住初深心,49再...菩萨应知家的过患,才能舍家入道,又教化他人令知家过患而出家,所以说要先自安,或自度,再度人。68  并且在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1谈到将入菩萨在必定时,会发大愿而说:“自得度已,当度众生”。此乃...

    释本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547581.html
  • 智顗的二谛思想

    诸行,来趣向后,以发中道之理。即别(接通)人也。’ 注18依照湛然的理解,所谓“趣”,指的是十   页52   菩萨位以前,所逐渐累积(缘修)的功德,必须归“趣”到菩萨位,以便证入菩萨位所要体悟的“但中”之理。在此,“缘修”一词是关键所在。缘修,除了可以理解为“依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252272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净土而较少劝生他方净土的原因,作了解释。  第一,从许多经论看,极乐净土为菩萨所见之净土,依据有二:一、《华严经》说娑婆世界一劫,为极乐世界一日夜,极乐一劫又为某世界一日夜,如是进行至第九重之某世界一劫,第十重普贤所住之佛世界一日夜。故娑婆世界进一步,即为极乐世界,可明极乐为之净土。二、《楞伽经》记龙树菩萨“得欢喜,往生极乐国”,故知极乐为菩萨所证之净土。此净土与前内外凡邻近,为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